久闻黄山大名,身为三山五岳之首,名声可谓如雷贯耳,若不是这回亲自去了,还以为那只是一座山的名称,说大点无非一个旅游景区。到了才知道,跟武夷山一样,黄山首先不仅是一座山,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。
从小就无数次听过的迎客松,那几乎成了黄山的标志,想来也是。印象中的黄山路程遥远,坐火车都要轰鸣几天才到的那种,可这回战友会设在此地,想起数年前的战友团聚,许多人已面目模糊,到这个年纪,能够值得回忆的东西难能可贵,事实上已是开一届少一届。再则黄山贵为著名旅游景区,这么多年在酒店耳濡目染,看看旅游区的服务接待,感受其它地区酒店的情况,也算是一种长见识吧。

周五从福清坐上了动车,到黄山下站不过四个小时,说到就到。诧异科技的进步,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便捷,犹如李白笔下千里江陵一日还那种神速,眨眼之间,轻舟已过万重山!平时比较少出门,但坐上车子之后,在飞快的列车玻璃之外,疾驰而过的不仅是一路上的风景,更是一种人在旅途的流连,一种岁月沧桑的感慨。
这旅游城市的称号名副其实,即便国庆过后,仍然人流如潮,足见胜景之魅力,所见之处都是举着旅行社旗帜和拿着小喇叭在告知行程的导游,老老少少排成长队,整装待发,惊讶于现在国内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。世事恍惚,今非昔比,时代不同了。
按照事先约定,终于见到了久候的老战友,大家一见如故,八十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,与当年相比,年轮的流逝如铅华褪尽,容颜易老,穿越了时间与空间,我们再次相逢在此地,有种乡音不改鬓毛衰的感伤!是的,在这里,我们再一次归队,终于找到组织了。
入住的这家酒店是筹备人员事先联系安排好的,酒店的设备不算很新,但卫生洁净,行李员服务也很到位,虽行李不多,但服务人员的热情和微笑令人过目不忘,安排专人到楼层协助开门,耐心引领。看着大堂来来往往的旅客,不时还有一些外宾,可见该酒店的客源不少,于细微之处见大局,无论是登记人员,还是门童,服务员均能以到位的礼节礼貌和微笑服务,这体现了以服务先行的管理理念,反映在客人身上,则有种真切的宾至如归之感。

身临其境,才想起明朝有个周游名山大川的旅行家语出惊人“登黄山,天下无山”,战友里还有人这样附和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,意思是看过之后,再看其它就没意思了。就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高度。
一鼓作气,在黄山玩了两天,其实能静下心来也是一种修为。古语云,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但今朝,且不问自己为仁为智,亦或两者皆非。屏气细品山风吹过,迎面扑来久违的舒爽,如回到童年般的无拘无束。跨过石阶,择高处立,凭栏相挂,远处莽莽层峦,潇潇云海,奇峰异石,犹见虎啸猿啼,琼妃暮泣,真乃大好河山!触目所及真有草木生焉,万物植焉,飞鸟集焉,走兽休焉那般情境。
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,感慨太多时候我们偏安一隅,缺少发现的目光,缺乏欣赏的高度。峰顶极目远眺,仿若范仲淹笔下春和景明,一碧万顷,登斯楼也之意境,不可言喻。
时间过得太快,五点多,薄雾冥冥,大家纷纭下山来,撇开景色不谈,一路上细思附在这座山上的文化口碑和服务积淀,焕发出来的强大品牌辐射力,近在咫尺的感受非同一般,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商业和经济效益,不可估量。这算是游历两三天的一种基础体会吧,其实名山的历史和文化的一面,需要细细品酌,远非三言两语所能描述,但对于黄山强大的品牌和服务直观,难免心灵上有种震撼的折服。

霜降碧天秋,秋事促西风。周一要回程的时候,正逢霜降节气,凉意阵阵,秋天已然来临。
是告别的时候了,战友们执手惜别,作别不舍的情怀,是对故去年月的怀念,叹息半生出走,相逢已不再少年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下一站我们仍各奔东西!
华灯初上,日已夕暮,返程的动车在快速穿行,思绪久未安宁,感伤浩渺长空,半城烟沙,然东风无力,辗转蹉跎。
倦意重重,迷糊中再次想起那句话---登黄山,天下无山!
人事行政部 供稿